搜索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除搜索历史
    菜单
    Video / 公司视频
    / Four cultures
    景泰蓝的历史据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中明确指出“大食窑出自大食国,以铜为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曹昭所著《格古要论》是最早记录我国珐琅器的重要文献,因成书时间距元末(1368年)仅有21年,所以其中诸多内容应主要源于元代后期)。“佛郎”是中国史籍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大食国”(此乃为波斯文的音译)是中国史籍对西亚阿拉伯国家称谓。“佛郎嵌”即是指东罗马帝国的珐琅工艺,公元6世纪以后,东罗马帝国的珐琅工艺非常发达。两千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贸易和人文的交流通路,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丝绸之路”。元代末年随着东西文明的融合,珐琅工艺由欧洲经西亚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东方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直至明朝景泰年间“铜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且以蓝色为主色,被后人称为—景泰蓝。由于元明清三朝皇室的推崇和喜爱,景泰蓝自诞生伊始便是宫廷御用珍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宫廷独享的器物。直至清朝后期,景泰蓝方在市场上流通,后又因战乱不断,匠人们朝不保夕,使景泰蓝的生产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抢救、保护和扶持的政策,发放贷款、订货、收购,使这一行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6月,北京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市特种工艺品公司,为了尽快恢复景泰蓝行业的生产,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蓝的国营特艺试验厂,同年清华大学营建系在梁思成、林徽音教授的主持下成立了一个美术小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美术组有高庄、莫宗江,还有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三个在清华大学进修深造的女学生。林教授带着他们到珐琅作坊中去调查、了解景泰蓝的生产现状,发动大家为景泰蓝设计新的纹样、图案。她常对这几个学生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 后来,钱美华在林教授的鼓舞下,毅然选择了景泰蓝专业,下到基层,来到北京珐琅厂,成为我国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第一人,是我国为...
    京剧服装上的刺绣图案很多,这些图案的绣法在行业内被称为“京绣”。京绣既是剧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以一门单独的技艺享有盛名。京绣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主要通过剧装的表现形式来传承。京绣,又称宫绣,其工艺是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即用丝线或棉线在织物上再加工创造,以表现身份、情感、艺术等特定的内容。刺绣起源很早,几千年来始终没有间断地发展和延续着。其最初以美化服装等日用品为主,逐渐发展成为用以表示亲情、爱情、友情等与民俗、婚嫁、丧葬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专用品。从解放后陆续出土的历代墓葬看,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的刺绣就已具有较高的水准,在此不再赘述。从元代建都北京之后,在众多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集各种绣法之长的宫廷绣逐渐与民间刺绣分野而自成一派。至清代时,宫廷绣的工艺已很成熟。因地处京城,宫廷绣也被俗称为“京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以及民间流散的传世品和明定陵、清东陵等地的出土文物都显示着京绣艺术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京绣华贵、繁复、冷峻的艺术风格。同时,从京绣的工艺构成和艺术形态上看,又可以见到民间刺绣工艺的基本元素。我国各主要刺绣发源地的“织绣局”和“绣坊”大都以民间招募的艺人为刺绣主体,在历代封建统治下,刺绣高手们时常免不了有进宫服役的义务,因此确定京绣脱胎于民间艺术是顺理成章的。京绣属手工刺绣,起源于民间。和苏、粤、蜀、湘四大名绣有着相似的渊源。刺绣最主要的工具是绣针。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的针是骨针。在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类生存遗址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发掘出了一枚尖端锐利、针身圆滑、尾部穿线的骨针,针长8.2厘米,直径0.3厘米。由此鲜明地体现出在18000多年前生长在北京的山顶洞人就已经会使用针这种工具,能够穿针引线,缝制衣服了。虽然现在还不能证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刺绣,但刺绣极有可能是受缝制衣服的用针方法启示而出现的。京绣出...
    弘钰博古玩城将推动古玩收藏健康发展  “古玩”一词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开始叫响,即古代文玩之简称。那时,不是所有的老物件都可以称为“古玩”。古玩是文人雅士玩味文化、考证历史的器物。它承载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当时的民俗风情、生产工艺与水平。“古玩”集纹饰精美、材质考究于一身,具有不可复制性。 清代作为中国古代古玩市场的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受封建社会制约、后来又受近代思潮影响,不仅古玩交易的市场化程度高,还促使古玩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出现了明码标价和书画作伪普遍现象,并且形成了北京与上海两大古玩市场中心。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古玩市场得到迅猛发展,纵观近30余年的中国古玩市场,大致可分为过渡期、恢复性反弹期、调整期与全面建构期四个阶段。2000年以后,中国古玩市场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供需激增,全国各地的古玩城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随着古玩市场蓬勃发展,2013年6月,北京弘钰博古玩城盛大开业。弘钰博古玩城古典装修风格与内在文化氛围相互呼应,在经营理念上坚持差异化,突破传统商品经营的模式,力求以底蕴深厚的古玩文化为依托,积极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专委会的文化引领作用,以优雅舒适的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严谨精细的管理谱写北京古玩市场发展新篇章。         弘钰博古玩城从开业至今,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比如弘钰博《一槌定音》专家初鉴会,弘钰博首届宜兴紫砂壶鉴赏交流会,“弘钰博杯”中国民间文物最高荣誉奖系列评选活动,弘钰博收藏品保真拍卖会,弘钰博古玩文化节等等。其中,弘钰博古玩城与央视《一槌定音》栏目长期合作的专家初鉴会...
    鞋文化布鞋,顾名思义,即用布制作的鞋。 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考证,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2009年,“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将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保护起来。如今,布鞋正在时尚转身成为“中国鞋”的代表,回归到每个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先秦时期的鞋履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人民已在着尸非、屦或履了,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到殷商时,初步建立了礼制,已有各种鞋履,可说皮、绵、布、草俱全。据《实录》中说:“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从哈密市五堡墓地出土的3000年前的长筒皮靴,就是很好的证明。其靴长12.7厘米,宽9.4厘米。由靴面、靴底、靴腰三部分,以细皮条缝制而成。自靴底毛靴腰最上部约19.5厘米,靴尖上翘,并在其上及跟、靴内外两侧各附一铜扣饰。商代贵族,腹下佩黼或韦革毕,脚穿翘头船式样的翘尖鞋,而商代武士穿的则是薄底翘尖皮履。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玉人,也见已着履,并有鞋翘。其实,在殷商时,人们已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技术,丝织物和纺织物已普遍流行。当时在贵族阶层中,除穿皮履外,并且普遍地穿着各种麻鞋和丝鞋了。建国之前的布鞋,主要都是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由于是手工纳底,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的特性,深受中国百姓喜爱。建国后,我国各地开办了很多布鞋厂,集中大量生产机制布鞋,这是中国布鞋的鼎盛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布鞋逐渐淡出了鞋类市场的主要舞台,但依旧保持着巨大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观念趋向自然和健康,而怀旧也成了现代人心底共存的一份纯情。穿上一双合适的布鞋,成为了很多现代青年男女追赶的时尚潮流。布鞋相对于其他鞋类,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所,尤其适合在休闲、旅游、室内、开车等任何场合穿着,而时尚的绣花女鞋一直以款式新颖、漂亮端庄而闻名,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文...
    / Recommended More
    • 2018 - 11 - 21
      本作品为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高36.8厘米,口径10.7厘米,足径12.7厘米。瓶为后改器,盘口,束颈,两侧嵌饰镀金龙双耳,垂腹,双圈足。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饰掐丝珐琅花卉纹。颈部为绿釉蕉叶,茶花纹;腹部正中出弦一道,弦纹上为缠枝莲花,下为石榴,山茶等各色花卉,足墙饰菊花等纹,此器为元代的旧器经明代改制而成,底镌阳文“景泰年制”四字楷书款,为改器时所加。此器珐琅釉色丰富,透明度强,尤其绿釉之...
    • 2018 - 11 - 21
      太平有象为立象形,象背配鞍鞯,上驼宝瓶,象身为白色,饰彩釉菱形勾云纹,其余以浅蓝釉为地,鞍鞯上装饰云龙戏珠纹,宝瓶饰釉、宝相花。太平有象造型源自佛教题材,是中国吉祥图案,寓意:太平有象
    • 2018 - 11 - 21
      各类道具各种锤各种刀戏台兵器绣花宝剑椅帔
    • 2018 - 11 - 22
      1盘身大龙蟒2福字行龙蟒3紫蟒4蓝蟒5红团龙蟒6男靠7老爷靠8男靠9开氅10鹤氅11八卦衣12法衣13抱衣裤14侉衣裤15宫装16女蟒17鱼鳞甲18古装19斗篷20女花帔21女花帔22旗袍23道姑坎
    • 2018 - 11 - 22
    • 2018 - 11 - 22
      1彩鞋2旗鞋3厚底4薄底旗鞋
    • 2018 - 11 - 21
      掐丝珐琅自元代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有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极重线条和设色的特点而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忽略色彩与形似的美学。掐丝珐琅的繁丽生动、辉煌灿烂,对国人尤其士大夫阶层,造成了审美上的冲击与反动。譬如像曹昭这样的文人,就断然认为珐琅器失之俗艳,但可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虽然未能迎合士大夫文人淡雅高洁的趣味,掐丝珐琅却深得元、明、清几朝统治者的喜爱。由于盛行于明景泰年间且早期以亮...
    • 2018 - 11 - 21
      在中华陶瓷史上,珐华器在元、明时期的山西、景德镇曾盛极一时,深得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喜爱。尤其在明代中期的山西盛行。其特殊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华陶瓷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据有关资料记载珐华,又称珐花。元代出现在山西蒲州、阳城一带。其胎体酥松,与山西地区盛行的琉璃陶器完全相同,为陶胎轮制或手工成形。主要釉色为蓝、青、紫,并辅以绿、白、黄等色。其助熔剂为牙硝。珐华器在釉面装饰上采用贴花、堆...
    / About Us
    公司简介
    北京国艺源文化投资发展公司是在东城区委、区政府及区国资委构建商业集团及深化调整的背景下,落实崇远公司打造文化板块的总体部署而组建的国有独资文化专营公司,由崇远公司投资,对崇远系统内特殊行业、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性质的企业整合,...
    公司简介
    Copyright © 2018- 2023 北京国艺源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